■“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系列觀察”之一
編者按
一場突發(fā)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國2億多中小學生開始了長達兩三個月的居家學習。而長期居家學習也引發(fā)了一些問題,如中小學生因缺乏體育鍛煉影響身體健康、居家環(huán)境導致學生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家長管理嚴格導致親子關系緊張,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本報今日推出“中小學生居家學習系列觀察”欄目,就以上公眾關心的中小學生長期居家學習產生的問題采訪相關專家、校長、一線教師,以給出有針對性的破解辦法和改進建議,敬請關注。
“媽!我又重了!”近日,福建省福州市某小學四年級學生小毅(化名)喊叫著。從學校放寒假開始,3個多月,小毅重了11斤,身高變化卻不大。
“孩子本來很喜歡打羽毛球,但居家期間不知道能做什么運動。開始上網(wǎng)課后,他又經常坐在桌前聽課、做作業(yè)?!毙∫愕陌职直硎荆@樣的體重增長方式“不太健康”。
小毅的情況并不是個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期對中小學生居家鍛煉情況進行線上調研發(fā)現(xiàn),70%以上的中小學生有一定的居家鍛煉,但是約55%的學生運動時間不足一小時;總體上運動不足,強度不夠。
發(fā)揮體育網(wǎng)課效用,疏解負面情緒
與其焦慮,不如運動。在湖北省武漢市教育局的委托下,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體育教研員顧靜和她的名師工作室成員組建了“疫情期間親子運動課堂”項目策劃組,引導大家通過運動轉移注意力,疏解負面情緒。1月29日起,“親子運動課堂”通過武漢市教育局的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QQ等平臺播出,一天一期,為中小學生居家運動提供指導。
在教學視頻里,有雙人跳繩,有一家三口腳勾腳跳“編花籃”,有親子以腰間別著的一條手絹為“攻擊目標”互相追逐……在顧靜名師工作室成員、武漢市江岸區(qū)長春街小學體育教師劉藝濤看來,用簡單、直觀的小視頻教給學生運動方法,更能“讓孩子一學就會,隨時隨地都能練”。
在網(wǎng)絡上,“學生居家運動”成了熱搜詞。同樣是籃球技術的教學,如果家里沒有籃球,可以通過親子間拋接玩偶來鍛煉靈敏性;同樣是上肢與核心力量的訓練,可以通過“擰毛巾”比拼、在平板支撐中加入紙杯“疊寶塔”競賽增加趣味……這都為居家的中小學生提供了很多參考。
進入2月,各地網(wǎng)課陸續(xù)“上線”,體育空中課堂及時地補充進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中國教科院的調研顯示,就在線體育課的內容而言,全國各地的教師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了大量嘗試,從反饋的情況看,學生的個體運動、技術簡單的運動更好實施。最多的內容是跳繩(55.07%),體能練習的占比也達到46.04%。由此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階段教師最常用、最容易被學生和家長接受的項目是單人體能類運動項目。相對而言,個人體能類運動對場地、器材的需求較少,也不需要教師、家長過多指導,是在線指導學生運動初期呈現(xiàn)的一種正常現(xiàn)象。
但體育在線課的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錄播課互動性不足”“孩子只看不練興趣低”“教師針對性指導不到位”……如何讓體育網(wǎng)課發(fā)揮出效用,這對教育者提出了較高要求。
“要通過制作有趣的動畫、搭配有節(jié)奏的音樂,以游戲帶動鍛煉等形式提高兒童、青少年的積極性,教師還需注意鍛煉內容應以個人體能練習為主,動作簡單、可重復,如俯臥撐、仰臥起坐、跳繩、健身操等。”中國教科院體育衛(wèi)生藝術教育研究所所長吳鍵表示。
中國教科院的調研報告提醒,對于不同年齡的學生應該有鍛煉內容的偏重,而不應該出現(xiàn)跳繩從小學一年級練到高中的現(xiàn)象。
突如其來的疫情、長時間的居家生活、網(wǎng)課學習壓力大都容易讓中小學生產生恐慌、郁悶、煩躁等不良情緒。湖南省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教育心理學特級教師楊錚傳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鼓勵學生盡量在空曠的地方做做運動,釋放壓抑感?!?/P>
孩子不動家長要先動,家庭氛圍很關鍵
“放寒假時,孩子扔實心球只能扔8米遠。延期開學后,我們從網(wǎng)上買了實心球,每天陪他在小區(qū)空地上練習?,F(xiàn)在,他的實心球能扔到滿分10米。”家住北京海淀區(qū)的龔女士是一名初三學生家長,為了保證孩子在疫情期間堅持鍛煉,備戰(zhàn)體育中考,她與丈夫當起了“陪練”。
沒有了固定的體育課、沒有了教師的監(jiān)督,家長對于孩子運動習慣的養(yǎng)成顯得尤為重要。顧靜觀察到,家長良好的健身習慣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叭绻⒆硬粍?,家長要先動起來?!鳖欖o說。
關于家長參與學生運動過程的調查顯示,有48.57%的家長沒有參與學生運動,只起到了監(jiān)督和督促的作用?!凹彝ヅc學校要構建促進學生健康的責任共同體?!北本┐髮W青少年兒童衛(wèi)生研究所教授余小鳴認為,家長要明確自己的3個角色:做孩子健康的守護人,與孩子共同制定合理的作息和鍛煉規(guī)劃,幫助孩子尋找適宜的鍛煉資源,如課件、視頻等;同時要做示范和引領者,自覺鍛煉為孩子樹立榜樣;還要做督促者,不是把規(guī)劃貼在墻上就完事了,要幫助孩子持之以恒,逐步將鍛煉行為內化為一種自律的生活方式。
家庭鍛煉有著不同于學校體育的功能屬性。在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陳敏麗看來,家長要把目光從手機屏幕上轉到孩子身上,積極參與孩子的運動。
但長時間的陪伴對于家長也是一種考驗。如何讓親子在運動中越走越近,而不是“火力全開”?“家長要學會讀懂孩子,與孩子溝通制定運動計劃,切忌只知發(fā)號施令。”楊錚傳說。
“家長如果不能與孩子一起鍛煉,也可以做好這幾項輔助工作?!眳擎I建議,一要給孩子布置一個十分安全、相對寬敞的鍛煉空間;二要看護、保護孩子鍛煉時的安全;三要監(jiān)督孩子的鍛煉時間和鍛煉強度,保證孩子每天不少于一小時的鍛煉時間,要保證孩子的鍛煉達到中等強度以上;四要做好孩子的合理膳食補充,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以及蔬菜、水果質量,杜絕含糖、碳酸飲料。
復工復產復學之下,共同維護學生健康
隨著全國各地逐漸復工復產,家長們有了新的擔憂——誰來監(jiān)督孩子每天堅持運動?
不少孩子表示對家長每天“作業(yè)做了沒、吃飯了沒、運動了沒”有些反感,而家長上班后的工作壓力也不小,這時候再把“任務”“監(jiān)督”強加給學生和家長,效果難免不佳。
“一個重要的手段是教師的監(jiān)督和鼓勵,包括對鍛煉時間和方式的監(jiān)督。我們的調研結果顯示,老師的監(jiān)督、表揚效果比家長更好?!眳擎I說。
“老師可以把‘作業(yè)’變成展示和抽查結合的方式,學生的練習度、達成度就會提高?!迸搜┓逭f,家長也可以繼續(xù)做好“助攻”,“晚上、周末依然可以與孩子進行親子運動,這對孩子保持運動習慣都有好處?!?/P>
學生居家學習對其健康帶來的最大挑戰(zhàn)是久坐不動和看屏幕時間過長。專家分析認為,久坐的危害主要侵襲兩大系統(tǒng):一是脊柱系統(tǒng),二是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雌聊粫r間過長最主要的影響是學生的視力健康,隨之而來的是影響學生大腦對于事物的感知能力,限制其健康發(fā)育。
中國教科院的調研發(fā)現(xiàn),學生一天靜坐時間前三位分別是14小時、13小時、8小時,由此分析,現(xiàn)在各年齡段的學生靜態(tài)生活方式嚴重,跟學生久坐時間相比,每天一小時的運動時間就顯得微不足道?!霸趯W生長期居家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規(guī)律的學習、休息間歇,這也給我們體育在線課程提供了思路,家庭體育鍛煉的功能定位能不能針對學生學習文化課的間隙進行身體活動,這樣一來,可以解決學生課間休息時間不好把握的難題?!闭{研報告提出。
隨著中小學生陸續(xù)回到校園,體育教育工作者們也開始思考未來的“體育與健康”課要如何上。學科專家、體育教師一致認為,疫情是一個課程優(yōu)化的“契機”。
“復學后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上好生命安全課?!币咔榈目简炞屔硖幬錆h的顧靜感受頗深,“這是一個把體育課與生命安全教育進行整合的機會,把健康、衛(wèi)生習慣等知識和思維教給學生,也建議增加生命安全課?!?/P>
“疫情猶如一部體育與健康生活的教科書,我們應結合此次疫情出現(xiàn)的鮮活事例,重視和加強體育鍛煉及健康教育?!比A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季瀏認為,正常時期的體育與健康教學,更多重視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以及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健康教育教學,擠占健康教育課時成為常態(tài)。今后應加強健康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充分保障健康教育教學課時,并注重健康教育系統(tǒng)講授。體育教師應聯(lián)合生物教師、校醫(yī)、心理輔導教師等根據(jù)健康教育內容在體育與健康課和其他相關學科課堂開展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的教學。
“疫情期間,70%以上的學生參與了居家鍛煉,這為我們建立家校綜合的鍛煉模式樹立了信心。體育要從以學校為主的空間拓展到學校、社會、家庭。”吳鍵說,此外,要更加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運動”的思想,關注全體兒童青少年的身體健康,關注動作發(fā)展、強化功能訓練、引導形態(tài)機能與素質協(xié)同發(fā)展,做好了這些,健康才有保證,競技訓練才有牢固的基礎。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7日第1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