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奮起讀書,做國家脊梁

        發(fā)布時間:2020-05-06 作者:于燕飛 來源:中國教育報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fā),打亂了原本的生活和學習節(jié)奏。當醫(yī)務(wù)工作者在一線與病毒戰(zhàn)斗的同時,書香小學也在云端通過網(wǎng)絡(luò),守護著兩千多名學生的安全和健康,以及兩千多個家庭的歡樂和幸福。在這個特殊的時期,作為校長的我向全校師生及家長朋友發(fā)出倡議:讓孩子們發(fā)奮讀書,做中國的脊梁。

            讀書是一種責任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場突如其來的考驗中,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付出了太多的代價與犧牲。我們堅信,萬眾一心,沒有翻不過的高山;眾志成城,沒有過不去的坎坷。但同時,我們也要痛定思痛,開始深刻反思。

        學校希望每一個孩子都能意識到,眼前正在發(fā)生的一切,就是一本無比珍貴、用中國人的生命和苦難書寫的、生動而深刻的生命教科書,也更要讓孩子們懂得讀書是一種責任。

        為什么要讀書?以前,我們的回答是:“為了將來能找份好工作,為了能過上富足的生活,為了……”答案顯得如此蒼白。

        為什么要讀書?現(xiàn)在,此次疫情中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給了我們最好的回答。

        我們應記得,當疫情暴發(fā)時,當我們居家自我防護時,有這樣一群人逆流而行,奮勇向前。鐘南山、李蘭娟、張文宏等成千上萬的白衣戰(zhàn)士始終奮戰(zhàn)在第一線,是他們守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與健康。

        因此,當孩子們再次問“為什么要讀書”“為什么要學習”時,家長和教師可以堅定地告訴孩子們:“讀書是一種責任!”

        發(fā)奮讀書,是為了要做一個鐘南山、李蘭娟那樣有知識有智慧的人,他們不僅有院士的專業(yè)、戰(zhàn)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知識不僅能改變我們的生活,還能救人于水火。當危險來臨時,我們將不再懼怕,而是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戰(zhàn)勝危險。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是人類的希望,我們要正確引導每一個孩子,如何去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每一個孩子,都是未來世界的建設(shè)者,他們需要從當下汲取教訓、積累經(jīng)驗、鍛煉品格、提升能力。未來世界的形象,就孕育在他們成長的心田里。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需要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國家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未來需要年輕一輩的崛起。從此刻開始,讓發(fā)奮讀書成為孩子們成長的一種責任,希望孩子們能帶著對自然科學的濃厚興趣,去讀懂社會、世界這本大書。

        讀書是一段信仰

        清朝名臣左宗棠有一句座右銘:“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边@場疫情告訴我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

        社會是最好的課堂。翻開這本大書,我們要讓每一個孩子深刻思悟:什么是以身許國,什么是精致利己;什么是生于憂患,什么是疏忽大意;什么是力挽狂瀾,什么是推波助瀾;什么是廢寢忘食,什么是見利忘義;什么是逆向而行,什么是借機逃避。在其中,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體察,學會分辨,學會在其中感悟做人的道理。

        疫情喚醒了社會,讓人性回歸,道德至上;它喚醒了民族,讓民族凝聚,同舟共濟;它喚醒了政府,懂得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深刻內(nèi)涵;它喚醒了下一代,讓孩子們不再游戲人生,知道了什么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知道了“少年強則中國強”。

        這場災難中,讓我們與國家的命運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疫情中的人、事、物,并非與我們無關(guān),并非只是遠方的聲音,而是一個個真實的家庭、一條條鮮活的生命,是真真切切的喜怒哀樂。

        魯迅說,自古以來,我們就有為民請命的人,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人的脊梁!

        怎樣才能成為這樣的人?我們可以讓發(fā)奮讀書成為一種信仰。孩子們應當明白,一張安靜的書桌來之不易,我們不能只做局外人,而應該和時代同頻共振。求學是起點不是終點,真正的未來,是建立在精神信仰、道德責任、使命擔當之上的。

        讀書是一份使命

        宋朝儒學大師張載曾經(jīng)將讀書人的使命闡述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zhàn)中,人人都是戰(zhàn)斗的主角,人人都有使命擔當。我們要引導每一個孩子學會從容——有效管理自我情緒,科學甄別各類信息——在煩亂的情緒中為自己的思維建立秩序,在紛繁的信息中為自己的判斷找準依據(jù)。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zhàn)爭中,生命、生活和生態(tài)如此緊密地相互印證。孩子們要深刻理解生命、生活、生態(tài)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會與自己相處、與社會相處、與世界相處,是每一個孩子必須學習的重要課題。

        在這場疫情防控戰(zhàn)爭中,科學家、醫(yī)生、教師、軍人支撐起民族的脊梁,他們的故事、精神以及科學的反思,是最好的社會情感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教師和家長當成為這本社會之書的領(lǐng)讀人,激發(fā)孩子們發(fā)奮讀書,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作者系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qū)書香小學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0年05月06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