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檢索頁>當前

        詩詞的女兒 白發(fā)的先生

        ——記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

        發(fā)布時間:2023-11-30 作者:本報記者 陳欣然 來源:中國教育報

        祖國行(節(jié)選)

        葉嘉瑩

        卅年離家?guī)兹f里,

        思鄉(xiāng)情在無時已,

        一朝天外賦歸來,

        眼流涕淚心狂喜。

        銀翼穿云認歸京,

        遙看燈火動鄉(xiāng)情,

        長街多少經(jīng)游地,

        此日重回白發(fā)生。



        能被人尊稱為“先生”的女子,必然不同凡響,葉嘉瑩先生便是其中一位。著名中國古典詩詞研究專家、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這些頭銜并不足以概括葉嘉瑩用一生深耕詩詞研究領(lǐng)域所取得的成就。更為貼切的,其實是大家對她生動的形容——“詩詞的女兒,白發(fā)的先生”。

        不久前,為了慶祝葉嘉瑩先生百歲華誕,南開大學舉辦了一場盛況空前的中華詩教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來自中國、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地的近200位學者齊聚一堂,共話中華詩教的傳承與弘揚,以學術(shù)研討交流的方式向葉嘉瑩致敬。

        百歲高齡的葉嘉瑩親臨會場,講述自己的詩詞人生與詩教情懷。她說:“我是一生一世都以教書為工作、為事業(yè)的人,所以我的心目之中,只是要把古人詩詞里面那些美好的感情,傳給下面的年輕人。”


        她是詩詞的女兒: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1924年,葉嘉瑩出生于北京的一個舊式四合院內(nèi)。童年時,父母便通過背誦詩詞的方式教她識字,而舊學修養(yǎng)很深的伯父葉廷又,也常與侄女談詩吟詞。如今大家聽葉嘉瑩講課,往往覺得她的吟誦最具特色。殊不知,很難掌握的平仄聲律,她從幼時便已熟知。

        在她考入中學后沒多久,“七七事變”發(fā)生了,淪陷區(qū)的生活苦不堪言。1941年,她在戰(zhàn)火紛飛中考入輔仁大學國文系,攻讀古典文學專業(yè),跟隨著名作家、理論批評家顧隨先生學習“唐宋詩”,并深受顧先生賞識。

        大學畢業(yè)后沒多久,葉嘉瑩便離開了故鄉(xiāng)赴南方結(jié)婚,從此開始了一生的漂泊。從北京到南京,從臺北到波士頓,從密歇根到溫哥華,所到之處都留下了她教授中國古典詩詞的印跡。時空不斷變換,始終不變的是她對古典詩詞熱烈的愛和執(zhí)著的追求。

        1970年加拿大與中國建交后,葉嘉瑩便申請回國探親,1974年獲得批準。那一年她回國探親時,寫下了七言長詩《祖國行》,洋洋灑灑兩千余字記錄自己離開祖國大陸后二十多年間生離死別的經(jīng)歷。

        彼時她已在溫哥華定居,并被聘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工作生活條件優(yōu)渥。但當她1977年再度回國探親時,得知祖國向海外游子張開了懷抱,便立刻萌生了回國的念頭。1978年,葉嘉瑩寫了一封給教育部的申請信,信中訴說了她想要回國教書的熱切愿望。暮春的傍晚,她走到街口去投寄這封信時,思鄉(xiāng)之情一下子涌上心頭,于是寫下了兩首絕句。其中一首《向晚》這樣寫道:向晚幽林獨自尋,枝頭落日隱余金。漸看飛鳥歸巢盡,誰與安排去住心。

        1979年,葉嘉瑩收到了教育部的回信,批準了她回國教書的申請,并安排她到北大教書,于是葉嘉瑩在這一年春天回到了國內(nèi),先在北大教了一段時間,不久就應(yīng)她的老師顧隨先生的好友李霽野先生之邀轉(zhuǎn)到了南開大學。

        葉嘉瑩出生于荷花盛開的季節(jié),也因此小名為“小荷”。南開吸引她的除了李霽野先生的邀約外,還有南開大學校園內(nèi)馬蹄湖的一片荷塘,以及由這片荷塘衍生出來的一種精神和風骨。

        彼時,南開大學的校長是著名化學家楊石先教授。葉嘉瑩還記得,1979年去南開大學報到時,一見面楊校長就送給她一冊精美的線裝李清照詞集——原來楊校長也是極愛古詩詞的。后來她在南開大學講課時,楊校長夫婦也經(jīng)常來課堂上旁聽?!袄砜瞥錾淼男nI(lǐng)導對古詩詞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和修養(yǎng),實在令人欽佩。”葉嘉瑩說。

        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的大樓建成后,一天,葉嘉瑩到馬蹄湖邊去散步,當時已是涼風蕭瑟的秋天,面對著“菡萏香銷翠葉殘”的景象,她雖然也不免有自傷遲暮之感,可是想到研究所已經(jīng)建成,而且又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心中也有一種欣幸感激之情。于是她即興吟成了一首七言絕句,詩曰:蕭瑟悲秋今古同,殘荷零落向西風。遙天誰遣羲和馭,來送黃昏一抹紅。

        2013年,在南開大學舉辦首屆荷花節(jié)之際,葉嘉瑩專門寫了一首小詩來感慨自己與馬蹄湖的緣分。詩中寫道:結(jié)緣卅載在南開,為有荷花喚我來。修到馬蹄湖畔住,托身從此永無乖。葉嘉瑩說,詩中的“永無乖”包含了三重意愿:其一自然是表示她將長久以此為家而不再遠離;其二暗喻著她將以湖中荷花的君子之德自相惕勵,永無乖違;其三還有更深一層的意喻,那就是她對青年學子們的祝愿。“詩雖不佳,但那確實是我真誠的一片心意?!比~嘉瑩謙遜地說。

        “我一生一世都喜歡古典詩詞。”葉嘉瑩在很多場合都表達過她對中國古典詩詞的熱愛。對她而言,詩詞早已成為生命的一部分?!案褂性姇鴼庾匀A”在她身上呈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一提起葉嘉瑩,大家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她身著一襲長裙站在講臺上娓娓道來的優(yōu)雅風姿,以至于很多人都說:“葉先生站在那兒,就是一首詩?!?/p>

        她是白發(fā)的先生: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近80年的教書生涯里,葉嘉瑩為不計其數(shù)的人傳道授業(yè)解惑。聽過她講課的學生,無不從她的講授中感受古典詩詞之美,贊嘆中華文化之博大深遠,還有很多人因她而愛上詩詞研究,將之作為自己一生的愛好甚至追求。

        葉嘉瑩的課,教室里永遠“爆滿”,能容納300人的階梯教室不僅座無虛席,連講臺旁、教室門口也都是聽課的學生,甚至有一次,連葉嘉瑩自己也擠不進教室。后來,南開大學中文系想出了一個發(fā)聽講證的辦法,只允許有證的學生進入教室。但熱情的學生依然會擠滿階梯教室的階梯和窗邊,聽葉嘉瑩講解古典詩詞,聽得不肯下課。

        葉嘉瑩講課時永遠旁征博引,各種例子信手拈來。她笑著把自己的講課風格形容為“跑野馬”,事實的確如此。一句“小山重疊金明滅”里的“小山”兩個字,她就能滔滔不絕講上半個小時;講到李商隱的《嫦娥》,她會講起王國維,再講到王維。有年輕教師聽完她的課感嘆道:“葉先生‘跑’了一大圈,最后還能‘跑’回來?!?/p>

        葉嘉瑩定居南開大學馬蹄湖畔的迦陵學舍后,有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已過鮐背之年的她堅持每周給學生上一次課,并逐字逐句幫學生批改論文。她的聽力不如往昔了,上課時她就讓學生坐得近一點兒,發(fā)言聲音大一些。

        她還不定期面向全校學生開辦詩詞講座,每次講座都引來全校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蜂擁而至,有時其他院校的學生也會慕名前來。不論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能從她的講述中收獲心靈的悸動,喚起內(nèi)心對古典詩詞的傾慕之情。一次演講中,有學生在臺下高呼:“先生坐下講!”滿頭白發(fā)的葉嘉瑩笑著回應(yīng)道:“我教書已經(jīng)70年,70年我都是站著講課?!?/p>

        近些年,葉嘉瑩身體已大不如前,能登上講臺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因此她也愈發(fā)珍惜站在講臺上的時光。幾年前,她不顧一場大雨,按照約定時間前來為南開大學師生作講座。習慣站著講課的她婉拒了中途學生搬來的椅子,顫顫巍巍地站了130分鐘。講座結(jié)束后有學生發(fā)現(xiàn),她的腿腫了?!澳且淮?,我們臺下的很多師生都紅了眼眶。”當時聆聽了這場講座的南開大學教師馬超說。

        馬超從學生時代就是葉嘉瑩的“鐵粉”,2004年考入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后,大學期間,她只要有時間就會去聽葉嘉瑩的講座,哪怕沒有座位,甚至沒有擠進會場,她也會站在門口從頭聽到尾。畢業(yè)后她留在母校工作,也依然堅持每年去聽葉嘉瑩的講座,并買來葉嘉瑩的系列書籍認真研讀,“她讓我一個并非文學專業(yè)出身的人越來越熱愛詩詞”。如今,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工作的馬超,面向全校學生開了一門名為“詩詞人生”的選修課,在課堂上與學生們分享她對詩詞和人生的看法,“我用這種方式向葉先生致敬”。

        在南開大學,像馬超這樣因葉嘉瑩而愛上詩詞、認真解讀詩詞的學子有很多。因為在教學生們讀詩、學詩的過程中,葉嘉瑩非常注重引導他們理解詩詞的歷史背景和深層次內(nèi)涵。

        一次在給學生上課時,她講楊萬里的詩《過揚子江》,詩中最后一句是“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她說,有人不理解這句詩——煎茶有什么功可言?其實這是缺少歷史視野的表現(xiàn)。楊萬里在寫這首詩時,南宋與北方的金國時戰(zhàn)時和,每年正月初一,金國要派一個賀正旦使給南宋賀新年。那一年楊萬里任南宋的接伴使,作為南宋的代表去迎接北方的使者。南宋詩人陸游在《入蜀記》中記載,金山上有個亭子叫“吞海亭”,當時南宋接伴使接待金國的使者,要在吞海亭上烹茶相見。因此“攜瓶自汲江心水,要試煎茶第一功”記錄的是當時外交的重要事件。葉嘉瑩告訴學生:“一首詩雖然可以衍生出來很多意思,但我們首先應(yīng)該讀懂這首詩,然后再衍生出自己理解的意思。”

        為了鼓勵學生們勤奮學習,葉嘉瑩從不吝惜身外物。

        1993年她受邀擔任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捐出一半退休金約10萬美元,設(shè)立“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shù)基金”獎掖后學。2018年,她將京津兩處房產(chǎn)出售所得的1857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設(shè)立“迦陵基金”,用于支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研究。2019年,她再次向南開大學捐贈1711萬元,兩次累計捐贈3568萬元。

        有人對此感到不解,葉嘉瑩則用《論語》中的句子來回答:“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謀道不謀食。”

        “我一生中作過的唯一一次主動選擇,就是回到祖國教書!”2009年南開大學90周年校慶典禮上,當葉嘉瑩用她特有的清朗音色平靜地說出這句話時,臺下已是掌聲雷動,很多師生淚水濕了眼眶。

        她是中國古典文化的傳燈人: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葉嘉瑩至今還記得,當年顧隨先生將她視為得意門生,并對她寄予厚望——希望她不僅要繼承自己衣缽,更要“別有開發(fā),能自建樹,成為南岳下之馬祖”。

        顧隨先生的期許她不能忘記,也不敢忘記。

        幾十年來,葉嘉瑩在詩詞理論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可謂舉世矚目。《迦陵論詞叢稿》《中國古典詩歌評論集》《迦陵論詩叢稿》《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靈谿詞說》《中國詞學的現(xiàn)代觀》……數(shù)十部詩詞專著蘊含著她對詩詞深沉的熱愛與獨到的見解。

        對葉嘉瑩而言,漂洋過海到北美長期任教并非她的初衷,但也因此成就了一段溝通中外文學研究觀念與方法的佳話。

        在海外任教時,葉嘉瑩閱讀了大量西方文藝理論著作,這成為她分析詩詞的利器。評論者談到葉嘉瑩的詩詞闡釋方法,總是很簡略地說“引用西方理論闡釋古典詩詞”,殊不知,她雖然經(jīng)常借用西方文藝理論,卻并未把理論生硬地套在中國的詩詞上,而是用西方文論概念向?qū)W生和讀者傳達自己對作品微妙的感受,從而彌補傳統(tǒng)文論概念過于籠統(tǒng)宏觀之不足。

        早年的專著和論文為葉嘉瑩贏得了廣泛的學術(shù)聲譽;海外任教經(jīng)歷拓寬了她的學術(shù)視野,為她提供了深入思考中國文化和文論特色的契機;傳統(tǒng)、綜合、模糊的文學觀念和批評話語在葉嘉瑩的精細闡發(fā)下得到了真切可感的解釋。她以寬正、持中、平和的學術(shù)風格推動中國學術(shù)在古今、中西維度上進行融合,不斷給予后繼學者啟發(fā)與深思。

        葉嘉瑩坦言,自己從沒想過要做一名學者或詩人,她想做的事情更多?!皩W者和詩人的成就一般是屬于個人的,而我所做的不是為了個人的追求。”葉嘉瑩說,“古典詩詞是傳統(tǒng)文化瑰寶,我不盡到傳承的責任,前對不起古人,后對不起來者?!?/p>

        因此她將極大的心力放在古典文化的傳承上。眾人皆知她多年來致力于教授本科生,帶碩士、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博士后,卻不知她還非常重視對幼兒和青少年的傳統(tǒng)文化熏陶。

        上世紀90年代,她曾呼吁在幼兒園開設(shè)“古詩唱游”課,并最終促成了趙樸初、張志公等九位先生聯(lián)名簽署政協(xié)提案《建立幼年古典學校的緊急呼吁》。

        她與田師善合作編著了《與古詩交朋友》,這本書面對青少年進行學習古詩的導讀,葉嘉瑩不僅為其作序,還親自誦讀配音,為青少年學習古詩提供了聲情并茂的樣本。

        在長期的古典詩詞教學尤其是對兒童的啟蒙中,葉嘉瑩發(fā)現(xiàn)吟誦是理解詩詞的最佳方法,因此大力倡導在兒童中開展古詩吟誦活動。近些年,她將大量精力放在古典詩詞吟誦的整理和傳承上,還親自參與吟誦教學活動并將之錄制整理出版。在她的積極倡導下,古典詩詞吟誦教學正在多地幼兒園和小學中逐步推廣。

        “近年來,常有人問我,這些古典詩詞對于我們現(xiàn)代人有什么意義?我認為,詩歌的價值在于精神和文化方面,這不是由眼前現(xiàn)實物欲的得失所能夠衡量的?,F(xiàn)在有些人,只會數(shù)銀行里的存款有多少、房子有幾間,只注重外表的美,卻不知道‘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只有內(nèi)心的美才是恒久的?!闭勂饌鞒泄诺湓娫~的意義,葉嘉瑩如是說。

        2016年3月,葉嘉瑩在“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典禮上獲頒“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頒獎詞中寫道:“從漂泊到歸來,從傳承到播種。有人說她是中國為數(shù)不多的穿裙子的‘士’。她替未來傳承古典詩詞命脈,她為世界養(yǎng)護中華文明根系。千年傳燈,日月成詩。”

        “我覺得應(yīng)該讓年輕人在這美好的文學里,汲取到中華民族最寶貴的文化營養(yǎng),這是我們的責任。所以我愿意把古典詩歌里崇高的思想與修養(yǎng)傳下去?!边@是百歲學者葉嘉瑩的畢生夙愿,也是這位詩詞的女兒發(fā)出的鏗鏘誓言。

        《中國教育報》2023年11月30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關(guān)閱讀

        最新發(fā)布
        熱門標簽
        點擊排行
        熱點推薦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wù)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40號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亚洲综合色88综合天堂,亚洲最的成视频在线观看免费,婷婷五月中文字幕在线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