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名片:潘志平,浙江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浙江家長學校常駐專家,首期長三角教育家型校長培養(yǎng)人選。杭州市首屆十佳中小學校長、全國師德先進個人。
學生叫他“阿潘”,做“阿潘羹”、演葫蘆娃、運動會上同場競技,校長是他們抹不去的青春記憶。
教師視他為“兄長”,在學校,學他的教育藝術,家里的大事小情也想聽聽“阿潘哥”的建議。
家長稱他“親密伙伴”,他的書被家長放在枕邊,家庭教育遇事不決隨時撥打“阿潘熱線”。
從山區(qū)初中到杭州市公益中學,潘志平做了29年校長。他以質(zhì)樸的個性和不竭的靈感,將師生、家校、干群之間的關系以親情的形態(tài)去聯(lián)結,讓教育找到最佳落點并自然發(fā)生。
親情是最有效的教育資源
潘志平出生在杭州臨安的小山村,當?shù)孛耧L淳厚清樸。因為變故,潘志平小時候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此時,幾位村民送上了省吃儉用下來的物品,一次次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童年的他問母親為何有人愿意無私幫助他們。母親回答說:“你爸爸教書時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孩子,現(xiàn)在他們也把你爸爸當作了親人?!苯虝?、親人,潘志平第一次將這兩個詞連在一起裝進心里。
為了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潘志平1984年來到臨安一所中學教英語。發(fā)現(xiàn)學生對生硬的管教有排斥,他暗下決心,要讓自己的教書“親”起來、“暖”起來。走進教室,他會高舉手臂用英語問好。課下,他在宿舍里熬菜粥,解解孩子們的小饞蟲……
時間久了,潘志平和學生打成一片,其教學也越加靈動起來?!坝H人”要有生活味,他就把課堂搬到商場、河邊、山林,開展場景式教學?!坝H人”一個都不能少,他就試水分層教學,更多地關注學習困難生。這些教法在當時可謂新鮮事物,村校中更是罕見。如今回憶起來,潘志平歸結為“心里有學生,就會想盡辦法教好他們”。后來,班上14名學生參加臨安初中英語競賽,全部獲獎,6人拿了一等獎,創(chuàng)造了村校的奇跡。
一炮打響的潘志平很快走上校長崗位,輾轉(zhuǎn)幾所學校后到杭州市公益中學任職,其親情教育的理念和實踐框架也漸次成形。“親情是最好的教育資源”,潘志平認為,廣義的親情關系具備情感教育的積極本意,能幫助受教育者克服消極情感,主動悅納教育者的教育行為,獲得全面而健康的發(fā)展,“所以,校長要用心去經(jīng)營校園里的‘親情場’”。
開學第一天,潘志平早早站在校門口迎候,親手將入學通知書送到學生手中,再與每個家庭合拍一張“全家?!保⑿χf:“以后阿潘就是你們的伙伴了?!痹S多學生心生好奇:頭回聽說能這樣稱呼校長的。
一周后,“阿潘羹”新鮮出爐。潘志平化身大廚,親手給全校師生做一道美味的湯羹。每周一次,食材幾乎不重樣,一些不愛喝湯的學生也會干個底朝天。這個學期他又燒起“阿潘生日面”,給當天過生日的學生嘗嘗鮮。
半學期后,第一封“阿潘和你說說話”親筆信發(fā)到每個孩子手里。學生回信如雪花般紛至沓來,學校召開專門的分析會,采納主流建議。做運動操時的激情配樂、下課提醒教師別拖堂的鈴聲等,都遵循著學生的想法。
藝術節(jié)上,他能打扮成各種人物角色。運動會上,他會和學生同場競技。平時只要學生發(fā)起挑戰(zhàn),俯臥撐、掰手腕、引體向上,“阿潘”來之能戰(zhàn)。
起初,一些老教師覺得新校長是在作秀,“最終還會板起面孔抓中考”。結果,“阿潘羹”燒了10年,親筆信寫了21年,運動會、藝術節(jié)全勤登場。只是年齡見長,白發(fā)也多了起來。跑步拿不了第一了,和學生玩瘋后也容易受傷了。可學生心中的他始終不變:校長是最愿意和我們在一起的人,我們就叫他“阿潘”吧。
從親情定位到教育落點
阿潘的魔力影響了每一位教師,親情宛如一汪清泉,在公益中學里溫暖流淌。黃銘老師每周五陪送一名有特殊情況的學生去往回家的公交車站,連續(xù)3年風雨無阻。陳鵬老師為學生定制“三行情書”等親情味十足的期末評語。申屠德君老師對一名沉迷游戲、不愿返校的學生,連續(xù)一年半每周不少于兩次上門家訪,直到孩子答應“9月1日我一定來上學!”……潘志平收錄了150多名教師的親情故事,編輯成《我們的故事》一書,作為校本師德學習教材。
在潘志平看來,親情教育不只是簡單的愛與付出,更是基于“假如我是你”的角色互換與認同,是教育目的也是育人手段。在完成了人際關系的“親情”定位后,潘志平思考的是將教育融于其中,以達成“品行正、情商高、身心棒、學業(yè)佳”的育人目標。
假如我是校長,學校管理如何體現(xiàn)以生為本?公益中學選出6名“學生校長”,每兩周潘志平與他們召開一次會議。他只做旁聽、適時追問,集思廣益之后,尊重并采納學生的決定。后來,“藝術節(jié)請保安、食堂師傅一起參加”“重復性的作業(yè)再少一些”等決策也都出自學生之手,他只忠告一句:“我的地盤我做主,我做主的事情我負責?!?/P>
假如我是教師,“雙減”后的作業(yè)該怎樣布置?潘志平讓學生在寒假里給教師出一份試卷。學生發(fā)現(xiàn)一道3分語音題,竟能折騰半個小時,“以前總認為出試卷比做試卷容易”。教師也感慨,偏題、怪題的確是為難學生。師生在角色互換中對作業(yè)都有了新的認識,他再用一句話點題:“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會給他布置這些作業(yè)嗎?”
假如我是家長,初中生家庭教育怎樣做?潘志平設計了“一日家長”作業(yè)。那天,學生胡可昕早早起床準備可口早飯,督促爸媽洗漱、用早餐,然后布置背單詞、寫作業(yè)。沒想到剛一轉(zhuǎn)身,他們便玩起手機,又得好好教育……一天下來,胡可昕嘗到了當家長的辛苦,爸媽也對孩子的表現(xiàn)感到吃驚。許多家長紛紛向潘志平討教類似的妙招,他一一回應,并從幾千封給家長的親筆信中選擇50封結集成書,“一不小心”入選了全國家庭教育影響力圖書。
校園親情到社會親情的躍遷
每年春節(jié),潘志平都會回到家鄉(xiāng)去看看村里的老人,那些曾經(jīng)幫助過他們家或者需要他幫助的人。社會親情,在潘志平的人生辭典里分量很重。
這同樣體現(xiàn)在他的教育行為上。公益中學的學生必須完成一次職業(yè)體驗活動——走出校園采訪從事公共服務的職業(yè)者。一場場對話下來,學生感受頗深:醫(yī)生需要高明醫(yī)術,更要面對病人時保持細心與耐心;消防員要有過硬本領,還必須不懼勞累危險;清潔工、快遞員、保安在社會中同樣不可缺少,“職業(yè)無貴賤”。
為了潤養(yǎng)學生的社會親情,潘志平主導了校內(nèi)的一場評價改革。2017年,學校制定了初中生《公益積分制實施辦法》。在其中,公益活動細化為可操作的具體條目,校園值周、愛心義賣、看望孤寡老人、整理共享單車、給環(huán)衛(wèi)工人送清涼等,實施量化考核。一學年統(tǒng)計一次公益積分,30分合格,50分良好,70分優(yōu)秀。初中畢業(yè)時,根據(jù)三年總積分,潘志平為學生頒發(fā)“益動中學畢業(yè)證”,浙江省少工委頒發(fā)公益獎證書,開具公益成長證明。
評價改革孕育出社會親情的無限生機。學校成立浙江第一個以學校命名的愛心基金會——杭州市公益中學愛心基金會,學生通過義賣連續(xù)10年為貴州的山區(qū)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學生袁才竣每周末趕1小時車程到西湖邊,提醒游客不隨意喂食小動物,3年內(nèi)拿了200多積分。吳燁楠、王楷、陳嘉漁等一大批學生在初中畢業(yè)后一直踐行公益服務,累計服務時長已近900個小時。
“情感一旦建立就是一輩子的事情?!绷钆酥酒奖陡行牢康氖?,他的學生即使畢業(yè)后,在“親情”的道路上也未曾停步。進入高中后,他們會主動申請做班干部、志愿者,承擔最苦最累的義務勞動,即便旁人覺得是在耽誤學習時間。進入社會后,他們在各自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也不忘?;丶铱纯础鞍⑴恕焙徒踢^他們的教師。
親情教育的生動實踐,吸引了越來越多教育人真誠的目光。北京、上海的名校長培訓班登門取經(jīng),浙江20多所城鄉(xiāng)學校全面借鑒其做法,該經(jīng)驗還在青海、西藏、廣東、山東、湖北等地播下了種子。
父親潘俊民九旬那年,潘志平為他寫了一本故事小集《享受風雨人生》,以此告慰父親的教育生涯。而他,在對教育本源幾十年的篤定追求中,悟其道、踐其行,為承繼父親的教育事業(yè)續(xù)寫了最美的篇章——“一路親情相伴”。
《中國教育報》2023年06月21日第6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