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紅船》在教育部和中宣部聯(lián)合舉辦的第四屆全國中小學生電影周上獲評“學生喜愛的影片”,隨后,浙江、江蘇、四川、上海、江西、安徽、新疆等地新華書店通過點對點送影到校、送影下鄉(xiāng)的方式為學校和家庭提供課后觀影服務。據(jù)反饋,目前《紅船》已在全國30多萬個學校班級和家庭放映,觀影達數(shù)百萬人次,很多學生還撰寫了觀后感?!都t船》之所以受中小學生歡迎,重要的是采用了青春化敘事的創(chuàng)作風格,不但在主題表達和敘事線索上,努力尋求和年輕觀眾思想情感的共鳴,同時也探究契合年輕觀眾審美特點的影像建構方式。電視劇《覺醒年代》以其精湛的藝術呈現(xiàn)受到年輕觀眾的大力追捧,電影《紅船》則因選用了與《覺醒年代》相同的演員班底,更令觀眾產(chǎn)生在銀幕上觀看微縮版《覺醒年代》之感。
個體視角:青年偉人的成長弧光
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lián)合會副會長李京盛曾經(jīng)指出:“黨史題材的青春化表達,不僅是面向年輕受眾而進行的青春化打扮,更是找到打通當代青年和近代革命者的思想共識和情感通道?!币话倌昵跋破鸬哪菆龈锩?,本身就是一場青春運動,使得中國革命歷史自帶青春化的屬性;而追隨革命潮流,登上南湖“紅船”一起參與建黨的開拓者,則是一群平均年齡28歲的青年才俊。這正是電影《紅船》的題材優(yōu)勢所在,具備打通年輕觀眾和革命先賢思想共識和情感通道的最佳立足點。《紅船》全片以青年毛澤東的視角和思想成長為主線,尤其通過青年毛澤東的視線,還原這段觀眾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場景,讓觀眾對那個充滿屈辱、充斥苦難的歷史現(xiàn)場感同身受,從而理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年輕人為何要為中國尋找未來方向的堅定決心。影片表現(xiàn)了青年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的觀察、思考,將個人命運的走向融入對國家命運的探索之中的過程,個體成長的敘事和國家命運的書寫渾然一體,實現(xiàn)了個體敘事和宏大敘事的融合。
影片中呈現(xiàn)出來的偉人的成長弧光,不但使青年毛澤東的形象立體可感,同時也與當前的年輕人達成了心靈溝通和情感共鳴的基礎。年輕時代的毛澤東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激情,也曾天真地信奉真理在手,勝利必然屬于自己。面對張敬堯的倒行逆施,他憤然發(fā)起驅張運動,帶著驅張團奔赴北京總統(tǒng)府請愿,但總統(tǒng)回答他的卻是警棍和槍托;他憤而投書報社,卻發(fā)現(xiàn)編輯也無力幫助伸張正義。正在內(nèi)心崩潰之時,又遭遇恩師楊昌濟去世,面對暗淡現(xiàn)實的茫然感和個人情感傷痛的疊加,也曾讓一代偉人經(jīng)歷生命的低潮。青年毛澤東從不斷經(jīng)歷探索的失敗,到確認馬克思主義是自我的信仰,找到國家的方向,從而開啟了自我的生命方向。影片對一代偉人心靈史的追溯,藝術地詮釋了只有將個體命運和對國家的強烈責任感高度熔鑄在一起,才能讓生命的激情處于永不枯竭狀態(tài)的人生真理,這正是當下年輕人需要從偉人的心靈史中獲得共鳴和啟發(fā)的價值觀,也是當下年輕人傳承“紅船”精神的內(nèi)涵實質(zhì)所在,即怎樣為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復興尋找新的出路?!都t船》穿越100年的歷史烽煙,以偉人成長的人性弧光燭照今天的現(xiàn)實,引領年輕人的成長。
形散神聚:短視頻式的敘事架構
《紅船》也是一部黨史教科書,但如何在兩個小時不到的電影版本中清晰而全面地呈現(xiàn)這段宏闊的歷史,有難度、有挑戰(zhàn)?!都t船》采取“以史帶人”的方式,以青年毛澤東的心理歷程為敘事線索,因此,歷史事件的鋪排和歷史場景的營造,與青年毛澤東的思想變遷構成了內(nèi)在的統(tǒng)一和關聯(lián)。與1991年上映的《開天辟地》史詩式、全景式展現(xiàn)革命歷史畫卷不同,《紅船》采用了小視頻式的敘事架構,片中一個個具有節(jié)點意義的歷史事件和生活化場景,仿若一個個小視頻,各自獨立,但事實上,影片只是表面上的“碎片化”,每一段小視頻之間有著嚴密的邏輯關聯(lián),不但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現(xiàn)出其時的歷史背景、革命形勢的變化,以及革命先賢們的生活狀態(tài),而且每一場戲均有很強的視覺觀賞性,諸如陳獨秀的傲然出獄、李大釗的天津演說、毛澤東初讀《共產(chǎn)黨宣言》的會心喜悅等,無論矛盾沖突的設置,還是場景的營造,都極富戲劇張力。小視頻式的片段組接雖有一些跳躍感,但避免了情節(jié)的平鋪直敘,同時也激起了觀眾進一步學習探索黨史的欲望。影片整體節(jié)奏很快,每一場戲都在不斷推進劇情向前發(fā)展,一些經(jīng)典橋段的演繹,諸如“南陳北李,相約建黨”、李大釗給毛澤東送木炭、陳望道蘸墨汁吃粽子等,都有自己的獨特演繹,風格或大氣磅礴,或幽默風趣,令人過目不忘。
采用快節(jié)奏、強情節(jié)、短視頻化的敘事架構,是一種真正契合當下年輕觀眾審美特點的敘事策略。從這一角度上而言,《紅船》在形式上真正找到了“青春化表達”的正確打開方式。
燃情影像:歷史想象的視覺呈現(xiàn)
《紅船》由著名詩人黃亞洲擔任編劇,其充滿詩意的敘事風格在片中體現(xiàn)得非常充分。影片整體節(jié)奏明快,面對革命情境的抒情蕩氣回腸;但是也有偶爾的淺斟低唱,令觀眾唏噓動容。一張一弛的劇情,彰顯出主創(chuàng)者介入歷史的飽滿情緒和高濃度情感,使得《紅船》成為一部全程充盈著青春和激情的燃情大片。
“大事不虛,小事不拘”,歷來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的指針和原則?!都t船》用大量豐富而飽滿的細節(jié),去填充歷史大框架中的空白,讓那些歷史人物鮮活起來,生動起來,讓觀眾越過屏幕都能感受他們青春歲月中的獨特風采。除了李大釗、陳獨秀、李達、何叔衡等眾多歷史人物的形象一一得以精準呈現(xiàn),一些女性形象也極其出彩,如陳公博夫人的自私膽怯、王會悟的聰慧能干,均令人印象深刻。本片更是開創(chuàng)性地塑造了楊開慧的個性化形象。楊開慧初次出場楚楚動人的淚臉、對毛澤東脈脈含情的注視,無不展現(xiàn)出少女楊開慧對于毛澤東的深切愛意和崇拜之情。但結婚當日,楊開慧卻拒絕坐何叔衡好心安排的花轎,在餐桌上勇敢地表達了自己對平等婚姻生活和夫妻關系的期待,彰顯出一位富有現(xiàn)代意識女性的卓然風采。
影像的“燃情”,不僅來源于充滿青春動感的人物形象,還在于影片創(chuàng)新性地加入了類型化的元素。如影片虛構了“范三”“程探長”這些角色,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豐富劇情的效果,使得影片對上海灘租界的復雜局勢以及各方勢力之間的矛盾表現(xiàn)得更為集中充分,而且局部為《紅船》增添了懸疑、諜戰(zhàn)片的感覺,極大地提升了影片的觀賞效果。
在視覺呈現(xiàn)上,影片充分發(fā)揮了大屏幕的優(yōu)勢,視覺造型和畫面布局極富現(xiàn)代感和藝術氣息。諸如青年毛澤東在祭奠楊昌濟先生時,通過雪地上畫一個巨大的花圈來傳達自己的復雜心境;“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片段中,宛若水墨畫般的山野雪景;革命“紅船”在嘉興南湖起航,無論是大全景的南湖風光,還是王會悟坐在船頭守護會議的遠景,每一幀畫面都美得令人沉醉,仿若一部視覺大片。
電影《紅船》以青春化敘事禮贊建黨百年,形象化地表達了偉大建黨精神的溫度與高度,以敬畏之心和工匠精神打造電影精品,不但為廣大觀眾奉上了一道兼具思想引領意義與視覺享受的精神大餐,也為黨史題材影視劇的創(chuàng)新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作者系浙江傳媒學院電視藝術學院教授)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4日第4版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