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以下簡稱“廣以”)迎來第四屆本科畢業(yè)生。少年們用理想指引前路,以行動踐行初心,他們秉承“實干圓夢”(dream it, do it)的廣以校訓,在科學的道路上砥礪前行,成就了一個個“低調高光”的動人故事。
享受在跑道上揮汗奔跑,4年累計跑量4000公里,多次摘得田徑比賽桂冠;自幼學習竹笛,作為學校民樂社社長組織廣以民樂團登上新年晚會、畢業(yè)典禮等各大舞臺;擔任朋輩導生、朋輩助教,盡己所能幫助新生更快融入廣以學習生活;專業(yè)成績名列前茅,手握多所學校的錄取通知書……大學4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林若沖在舒適圈外探尋動與靜的平衡,在一次次“自我對話”中實現(xiàn)“撥云見日”般的成長與蛻變,收獲充實自在的大學時光。
驚喜連連的探索之旅
起初,林若沖對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yè)還有些刻板印象,但經過4年的學習,他發(fā)現(xiàn)自己反而走了一條“捷徑”?!拔抑饾u發(fā)現(xiàn)材料科學不僅是一門有趣且內容豐富的專業(yè),更是一個富有希望并極具發(fā)展空間的科研領域。它的探究內容近乎囊括任何我們可以想到的固態(tài)的材料,也可以和大多數(shù)應用型的工程學科進行交叉,比如生物、醫(yī)學、機械、計算、電子、能源等,能為未來進修的方向提供更多的選擇。”他認為,真正的風口往往難以捕捉,具有滯后性,入學時專業(yè)或領域的現(xiàn)狀其實并不能完全代表畢業(yè)后該專業(yè)的發(fā)展狀態(tài),所以,目光或許要放得長遠一些,要綜合考慮行業(yè)在未來的發(fā)展。“當前許多科技產業(yè)的瓶頸也都來源于材料性能的限制。我相信在未來科技的發(fā)展中,材料科學也將成為世界科研投資的頭部領域之一。”
剛到廣以時,林若沖曾不習慣全英教學,也礙于直接開口問,即使提問也需要先用翻譯軟件打好稿,再到老師跟前念出來。“后來,我發(fā)現(xiàn)詞匯量匱乏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想到什么就去試圖表達,把英語當作語言而不是工具。”如今,他已經能自信大方地在眾人面前做英語演講,也曾在學校頒獎典禮上作為學生代表發(fā)表獲獎感言。
“學校給了我們100分的資源,但實際上大部分人可能只開發(fā)使用了40分。舉個簡單的例子,廣以的office hour以及peer tutor(朋輩助教)幾乎是國內其他學校所沒有的。學校有這么多資源為什么不去嘗試運用一下呢?”回顧大學時光,林若沖對學校提供的支持和幫助心懷感激——教授和導師對學習和科研悉心指導,為他寫推薦信去到更高的平臺;學習與生涯發(fā)展中心為生涯探索和申研過程指點迷津,教會他在行業(yè)白皮書中“一葉知秋”;輔導員和行政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給予支持和關懷,讓他與廣以大家庭聯(lián)結得更加緊密。
撥云見日的成長之旅
從最初的“閉門造車”到初步具備“眼觀六路”的能力,林若沖用“踢足球”來形容自己在廣以“心”與“智”的雙重成長與蛻變?!皬V以提供的環(huán)境確實適合人的成長。這4年讓我看清了許多客觀規(guī)律,找到屬于自己的科學學習方法。選擇方向和持續(xù)努力缺一不可,打個簡單的比方,在踢足球時,如果只低頭帶球,即使有著精湛的腳法,亦難以在全局中找到最優(yōu)的突破路線;而學會克服壓力勇敢抬頭,冒著丟球的風險,靠感覺盤帶腳下的足球,對于初學者是最難的,也是最需要去學會的。而在這4年,廣以將我鍛煉成為了一名能‘眼觀六路’的‘合格球員’?!?/span>
林若沖認為這個轉變,是在廣以高自由度和優(yōu)質資源的基礎上完成的。不同于高中時期的按部就班,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時間,逐漸由從眾、依賴變得善于獨立思考。若沖打趣地說,剛來到廣以的前幾個月,他和舍友們常會“集體行動”,一起去上課、處理各種繁雜的入學事務?!昂髞恚覀兌甲远x出了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我們常常會‘形單影只’地出現(xiàn)在學校的各個角落,但晚上回到宿舍后,大家也仍會暢談一天里有趣的見聞?!?/span>
林若沖表示,進入大學需要試圖跳出自己的舒適圈,讓自己能夠獨立融入新的環(huán)境,獨立完成自己的目標,慢慢就能摸索出更適合自己的節(jié)奏。“我覺得高中都沒有像大一時那么鉚勁學。在廣以沒辦法‘60分萬歲’,甚至到現(xiàn)在我大四了還有不少課要上,完全沒辦法躺平?!?/span>
一路向陽的逐夢之旅
大二下半學期,林若沖對材料科學與工程系譚啟教授研究的介電材料領域感興趣?!霸谂c譚教授面談了解后,他依照我對學科的喜好為我選定了具體的課題方向,進行微波介電陶瓷材料的研究。讓我感動的是,譚教授辦公室的門幾乎隨時半掩著,如果我在實驗室遇到什么問題,可以當即去找他討論?!?/span>
林若沖和譚啟教授
小到研究如何操作制圖軟件、如何把階段性的成果通過正式的科研方式展示出來,大到學習如何設計自己的課題……初次踏入科研的天地,林若沖便遇到不少困難與挑戰(zhàn),他親手觸摸到科研的艱辛,也更加明確自己的興趣所在。
“自己可以在一段科研中擔任腦部的角色,主動向導師反饋進展,不管最終能否有產出,這種機會是十分難得的。感覺我在大學中所經歷的已經超過高中同學、同齡人不少了,至少能直接地接觸到真正的科研,甚至說能有一個可能發(fā)文章的課題讓我去做,這太可貴了?!?/span>
提及未來的目標,林若沖希望自己繼續(xù)在學術研究的道路上盡力狂奔,爭取拉滿動能,用更短的時間完成碩博學業(yè),并進入世界頭部企業(yè)的研發(fā)部門。
對于給學弟學妹們的建議,林若沖認為,在大一大二期間除了注重提升績點,要盡可能多參與Career Center的職業(yè)規(guī)劃講座并多進行互動,多留意郵件日歷中各種專業(yè)開設的研討會,也可以提早選修學校提供的Design Your Career課程。嘗試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并學習掌握“了解自己、了解學科、以及了解行業(yè)”的正確方法。盡早確定興趣點,不僅能為大三大四進入實驗組提前規(guī)劃,從而做出更好的選擇。在課外,找到屬于自己的放松解壓方式非常重要。一個好的興趣愛好,可以將高強度學習后給身體心理帶來的“負載”高效地清空,在短時間內刷新自己的狀態(tài)。(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記者 焦小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