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回了1940年的延安?只要點擊按鈕,就可以來到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延安自然科學院的舊址,看看簡陋但整潔的實驗室,體驗造紙廠、火柴廠的工藝,到院子里參與課后勞動……
這一切都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jié),而是真實發(fā)生在“挑戰(zhàn)杯”現(xiàn)場的故事。這就是北京理工大學為“挑戰(zhàn)杯”專門打造的大型沉浸式數(shù)字交互空間——“挑戰(zhàn)杯·元宇宙”。
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屆“挑戰(zhàn)杯”中國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在北京理工大學舉辦。在現(xiàn)場,“挑戰(zhàn)杯·元宇宙”吸引了不少人駐足,“穿越”回延安的自然科學院,更是引來了很多人親自體驗。然而對于北京理工大學的團隊來說,元宇宙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應該止步于此。
如何讓數(shù)字技術賦能思政教育?這是具有數(shù)字技術優(yōu)勢的北京理工大學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挑戰(zhàn)杯結束之后,這將成為整個學校開展‘大思政課’的元宇宙平臺,通過數(shù)字技術、藝術設計、思政教育的學科交叉合作,使青年學子在逼真的模擬場景中獲得更直觀、沉浸式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知情意行’相統(tǒng)一?!北本├砉ご髮W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征表示。
如何創(chuàng)造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個問題是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與藝術學院教授姜可和她的項目團隊所思考的問題,“要想讓學生進入到那個環(huán)境中間去,就要努力復原到百分之百的程度?!?/p>
“一進‘穿越門’,就來到廣場空地上。這個主場景的靈感來自一張老照片——一群人坐在馬扎上課,”姜可說,“每一處數(shù)字場景設計都基于真實,我們都向校史館求證,從幾大厚本的校史,再到1940年代的老照片,對于每一個細節(jié)都不放過。”
即使是在場景角落里一閃而過的小畫面,姜可和她的團隊也下了百分之百的功夫,“墻報上貼的是什么內容?文字是豎著還是橫著排列?是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這些都在開發(fā)過程中一點一點求證出來?!?/p>
對于參與項目的青年學生來說,過程本身就是一次終生難忘的“思政課”。“在場景設計中,遇到拿不準的地方,我們就主動向馬列主義學院去求證清楚。根據他們的講解,我們自己也融入到彼時彼景當中,被先輩們的崇高精神所感染,”設計與藝術學院研一學生王蘇晗說,“只有我們自己帶著真摯的感情,才能感動使用者的心。
未來,北理工的這一探索將會給高校的思政教育帶來一個新的解法,一個全新的育人模式呼之欲出。王征介紹,針對新一代學生的喜好,運用元宇宙的教學方式讓思政課堂更加具有吸引力,產生出和單純的書本學習完全不一樣的效果。
“我們把元宇宙和思政教學融合在一起,把課程搬進元宇宙數(shù)字空間里面去。接下來我們還會把數(shù)字人放進去,增加教學設計的交互性,讓廣大年輕學子真正愛上思政課。”姜可展望道。(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程旭 林煥新)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pinthepufferfish.com All Rights Reserved.